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福”文化纽带作用,增进两岸文化认同,5月26日至27日,福建省中华文化学院、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在南平市举办“福山福水·福缘两岸”闽台“福”文化交流活动。5位闽台文化专家学者、青年代表围绕“福”文化进行主旨演讲和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表示闽台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源,“福”文化是连接两岸手足之情的重要纽带和载体,要携手两岸“一家亲”,积极弘扬“福”文化,切实深化闽台文化交流,增进两岸文化认同,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卢美松 (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
种德修福自古有之,于今为烈。自古以来,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有如此执着、如此强烈地追求家国与个人福祉的理想。这种来自往古、来自民间的“福”文化传统,深深地植入中华儿女的心田,嵌入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当然,中国人民也深深懂得,幸福不是皇天后土的凭空赐予,而是靠人们辛勤劳动获得,靠勇敢战斗来守卫。劳动是福,修德是福,奉献是福,要把祈福变为造福,让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的永恒追求和期盼不断变为现实。
陈 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
海峡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都具有丰厚的“福”文化土壤与传承。“福”的核心是“幸福”,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秉持这样的初心使命,共产党成为历史上最坚定的“福”文化的信仰者和践行者,被誉为老百姓心中最亮的“福星”。两岸应携手惜福造福,积极策划“福”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努力形成品牌效应和持久影响,让“有福同享”的理念在台湾同胞心中扎根,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让“造福两岸”“造福中华”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奋斗目标。
马彦彬 (阳光学院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
两岸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过去几十年和平共荣积攒的福气,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积极承担起造未来之福的责任,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在文化交流方面,要充分发挥“福”文化联系两岸的作用,找到更好更新更有趣的连接,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在融合发展方面,要推动台胞台企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扶持两岸青年合作创新创业,交流调剂教育资源配置,共推医疗、健康、养老产业,互鉴“美丽乡村”与“富丽农村”,为进一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积福添福。
鲍国忠 (福建省收藏家、民俗专家)
福建是全国唯一以“福”字冠名的省份,是一个纳百祥、聚万福之地,更是“福”文化的典型代表。台湾和福建相隔一条窄窄的海峡,在节庆活动、日常生活习惯与习俗中对“福”文化内涵的理解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充分调动高校、社会大众、民间学者的力量来建立一门幸福学,打造一个共同的文化符号和身份印记,让“福”文化光辉照耀着两岸每一个同胞。
范姜锋 (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深感台籍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大陆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及两岸文化的高度认同密不可分。比如我们尝试挖掘、弘扬两岸人民熟悉的朱子文化,仅大话熹游动画全网观看就突破了三亿次。我们要以“福”文化交流传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岸交流合作,让更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逐梦追梦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