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学院 > 中华文化教育
厚植人文底蕴 增创生态优势 促进绿色发展 “人文·生态·发展”研讨会在武夷新区召开
发布日期:2019-12-05 点击量:6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12月2日至4日,由福建省中华文化学院发起并联合南平市武夷新区管委会、福州大学共同主办的“人文•生态•发展”研讨会在武夷新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部分高校和山东省、江西省、湖北省、江苏省、云南省、上海市等部分省市社会主义学院、科研机构,以及南平市、武夷新区相关专家学者合计约200人参加了研讨。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中华文化学院党组书记李韧,南平市委书记袁毅,南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庄莉,南平市委常委、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丘毅,南平市政协副主席郭翠莲等出席会议。研讨会由福建省政协常委、省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马建荣主持。


阮诗玮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创造的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富、作风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倾心关注和高度重视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既是对福建人民最大的关心爱护,也是给我们政协系统、统战系统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例如,我们政协系统、统战系统富有智力密集、群英荟萃的人才优势,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政协系统、统战系统建言献策论坛等载体,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调研针对性,强化建言献策成果转化力度,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阮诗玮还深情回顾了所在民主党派近年来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举措。


李韧在致辞中强调,举办“人文·生态·发展”研讨会,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生动体现。“人文、生态、发展”三者高度融合是人类迈向新文明的重要标识,三者有机统一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法宝,三者辨证协调是中国之治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三者和谐创造是闽北前行展现比较优势的不二法则。这次由福建省中华文化学院发起,南平市武夷新区、福州大学联合举办的研讨会,重在通过以闽北武夷新区为“基点”,引发人们对于这三者的深入思考,进一步增强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从辩证思维到整体思维的探究,从而更好地学思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福建高质量赶超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袁毅在致辞中表示,南平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是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17次深入南平调研指导,并特别嘱托南平“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近年来,我们创造性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系统谋划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追求人文与生态的和谐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精神内核。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比如,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和“生生不息”,在南平琴书50载的朱熹就积极倡导“万物一体”“万物一理”。这次研讨会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高度契合。


在主旨演讲阶段,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陈衍泰,国务院参事室绿色经济中心旅游专委会主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崔莉等5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畅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例如,郇庆治教授对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模式做了学理性阐释,通过实践调研,指出福建、海南和贵州等省迄今为止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确实呈现了创新目标和效果。比如,一方面,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五位一体”意涵——同时在建设进路和目标的意义上——都被接受为一种政治和文化共识;另一方面,“绿色发展”已经成为这些省区共同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路或模式选择。而这两者无论在哲学认识论上还是在现代化发展理论上都具有世界性的创新与示范意义。陈衍泰教授以“区域人文-生态-协同发展机制及长三角的经验借鉴”为题,从区域人文-生态发展的重要意义、协同发展的原则和规划实施、人文-生态-协同发展模式探索、长三角地区的典型城市经验做法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研究体会,长三角地区在促进区域“人文-生态-发展”协同改革实践中认识到,要正确把握党政主导力、企业运作力、社会配置力和文化人主体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四力”叠加,保持方向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崔莉教授则通过自己参与南平市两年多的调研实践,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破题”话题,分享了南平市因地制宜创新实施生态银行机制的成功模式及其试点项目阶段成果等等。之后,福州大学李美娟教授、同济大学姜南副教授、山东省中华文化学院冯永昌副教授、青海大学胡蓉副教授等5位作者代表也紧紧围绕主题分享了个人学习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研讨会氛围热烈、成果显著。丘毅在总结时指出,这次研讨会目的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美丽中国”和“清新福建”凝聚起更加强大的人心和力量。研讨会得到全国范围内相关专家学者积极响应,许多专家学者们千里迢迢,从祖国四方赶来,有的学者还克服了天气等多种困难,专程到福建参加本次研讨会,精神令人感动。这次研讨会对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认识、促进新时代绿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增进与会人员生态文明共识,更加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研讨之前,会务组精心组织与会人员对武夷新区生态城市规划、考亭书院、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马建荣在主持研讨会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历来格外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文、生态、发展的和谐推进。本次研讨会着力探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路径,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破解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激发智慧、贡献力量。本次共收到论文 113 篇,通过专家匿名评审,精选了其中的43篇优秀论文编辑成论文集《向新文明进发》,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希望通过这次研讨,能够更加深入挖掘新形势下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资源的优势,不断推动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