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学院 > 中华文化教育
发挥中华文化学院作用 加强闽台文化交流合作
发布日期:2010-06-18 点击量:28

近年来,我省中华文化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央支持海西建设的历史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立足“五缘”优势,在文化与亲情的融合上下功夫,在传承共同的民间信仰和宗亲情谊上求深入,不断加强闽台文化交流合作,努力为推进两岸和平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着眼于形势的变化,切实把握中华文化学院的定位和站位

   近年来,台湾局势出现了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发展的势头增强。我们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的论述,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的论述,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的论述。根据两岸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历史使命,把我省中华文化学院的主要定位放在开展对台工作,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提升站位,就是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服务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以及我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局。

   二、着眼于优势的发挥,切实加强闽台文化交流合作

   闽台“五缘”关系成为我省开展对台工作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我省中华文化学院开展对台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我们以中华文化学院名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挖掘福建对台文化交流资源,不断培植和发展闽台文化情结。2009年7月15日至23日,应台湾两岸关系促进会的邀请,省姓氏文化赴台交流团一行7人入台进行文化交流。交流团拜会了3个文教机构、9个宗亲会、5个其他社团,受到台湾有关团体和知名人士的热情接待。本着遵循一个中国原则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主张,赴台交流团还与岛内各党派及政要善意接触。先后拜会了工党主席郑昭明,中华统一促进党主席、民进党创党元老创党林正杰,台前“立委”蔡仁坚(民进党),台北市副议长李新(亲民党),前海军总司令叶昌桐将军,成功大学教授郑榇等十余位国民党、民进党、亲民党、工党、新党、中华统一促进党的中上层政界人物。在交流中,不分党派,不分蓝绿,都认同两岸同根同缘,在文化与亲情的融合上、在传承共同的民间信仰和宗亲情谊上双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增强了彼此间的认同感。

   三、着眼于平台的搭建,切实开展姓氏源流研究的各项工作

   近年来,我省中华文化学院作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的主管单位,充分利用姓氏源流研究这一载体,积极构筑平台,组织开展姓氏文化在闽台民间的交流,深入挖掘闽台文化资源,不断加强闽台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一是成功在台举办第二届“海峡百姓论坛”。在成功举办首届“海峡百姓论坛”之后,我们经过与台湾有关方面的多次协商,在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和国民党中常委、立委朱凤芝的直接参与帮助以及台湾多家社团支持下,于2010年5月在台中举办第二届“海峡百姓论坛”,实现了在台湾岛内开展大规模宗亲交流活动的新突破,体现了我省中华文化学院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参与论坛的海内外嘉宾达800多人,其中我省18个姓氏共450多人分别组团参加论坛,台湾与会嘉宾350多人,还邀请菲律宾、美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部分嘉宾参加。论坛期间,我省18个姓氏代表团分别拜访台湾各地60多个宗亲会,以民对民、以姓对姓,开展了充满同宗亲情的联谊活动,推动了两岸宗亲交流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海峡百姓论坛这一平台,进一步增进宗亲社团联谊,开展寻根谒祖与姓氏文化研究活动,以宗亲史实充分印证闽台源远流长的亲缘和血缘,增进台湾同胞及海外炎黄子孙对祖国的血缘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二是积极做好闽台民间互访交流工作。目前,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各个二级机构已先后与40多个国家及台港澳地区人士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先后接待来访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近500余批,10000多人次,接待台湾同胞6000多人次。如省姓氏源流研究会组织80多人赴菲律宾参加蔡氏宗亲总会的庆典,并与台湾的蔡氏宗亲密切接触;刘氏委员会、肖氏委员会、许氏委员会等组团赴台,广泛接触了台湾有关宗亲社团。三是办好族谱对接网站。近30年来,虽然回福建寻根谒祖的台湾乡亲络绎不绝,但因事业繁忙等原因,无法回祖籍地寻根的人占绝大多数。为方便台胞回乡寻根谒祖,在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和各姓氏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开设了“海峡寻根网”,目前运转良好,已经成为研究会宣传、交流姓氏文化的重要平台。漳州市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开通了《漳台族谱对接网站》。四是坚持研究带动联谊,科学研究闽台姓氏文化渊源,编辑出版了《莆阳黄氏文献丛书》、《飞钱陈氏研讨会论文集》等一批各个姓氏文化研究文集,各个姓氏组织了各种研讨会20多场,形成了数百篇的学术论文。

   四、着眼于领域的拓宽,切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

   近年来,我省中华文化学院在充分发挥优势、搭建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拓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领域,把文化学院工作融入社会主义学院的管理工作中,把办班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把研究中华文化、闽台文化的工作融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凡涉及台、港、澳、海外侨胞的有关学习培训、文化交流等项目,都争取以中华文化学院名义来进行,使教学科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如与省委统战部联合举办“闽籍港澳青年及专业人士读书班”、与省金门联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两岸金门籍青少年夏令营”等,都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联合办班,增进了台、港、澳、海外侨胞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地位的了解,推动互动交流,增进乡情友谊。在科研方面,我省中华文化学院在《学报》中开辟了中华文化研究、闽台关系研究、“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等专栏。组织与中华文化有关的课题研究,成立课题组,重点抓“五缘文化”等研究,撰写了多篇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章。目前国家重点课题《妈祖千年史编》巨著研究的出版工作进展顺利。2009年在武夷山召开的“海峡西岸统战文化研究论坛”上,我院《儒家文化对构建两岸关系的重要意义》一文获得一等奖,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